今日精选
Feb. 2025
近年来,“职业闭店人”现象频发,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2025年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旨在重拳整治“职业闭店人”等市场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家们,您了解“职业闭店人”吗?您的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应对《办法》的准备?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相关内容,并为您提供应对策略,帮助您规避风险,合规经营。
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的群体。他们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等手段,帮助商家逃避债务和法律责任,同时诱导消费者接受不公平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侵害消费者权益。他们主要活跃在预付式消费行业,例如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消费者预先支付一定金额才能享受服务,一旦企业倒闭,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预先充值的款项。 “职业闭店人”不可能不给自己设置一条求生通道,以规避在盘下经营不善、计划闭店的公司后所面临的巨额赔偿。他们通常会采取以下方式完成“求生”: 第一招:移花接木 “职业闭店人”将会通过在学员群内告知拟闭店的情况,并且会提前联系好一些缺乏顾客,又希望低成本获客的店铺达成合作。比如,当“职业闭店人”盘下一个快要倒闭的瑜伽店时,他可能会尝试联系附近缺乏学员的街舞店,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他将告知学员:尚未在瑜伽店内消费完的余额,可以在街舞店内继续上课。尽管可能课程服务并不是消费者一开始想要的,但是为了尽量降低损失,一部分消费者仍然会考虑接受这种方案。街舞店在承担相应的亏损过后,仍有可能转化一部分消费者作为长期客源,因此也可以接受。 第二招:金蝉脱壳 在实践当中,职业闭店人会通过诱导法律意识不强的人员担任准备倒闭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即“背债人”),自己将退居幕后继续榨干剩余利益。闭店人将和背债人签订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免还协议”,约定即便背债人担任法定代表人,但无需背债人承担任何债务。但事实上,这样的协议往往无效,背债人除了承担还款责任以外,还可能拿不到任何报酬。 第三招:漫天过海 如果实在无法处理债务,职业闭店人将会以最短的时间虚构债权债务报表及清算报告,从而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公司注销登记程序。一旦公司被注销登记,那么消费者也往往只能放弃向店铺追偿剩余的预充值款项了。
关注“海涵律师事务所”公众号
及时获取实时专业的法律资讯信息
以及对外公开培训课程
课程报名以及业务咨询